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項目周期緊、任務重,我們必須搶抓窗口期?!?月5日,在重慶理工大學核—氫綜合清潔能源技術實驗室(以下簡稱“核—氫綜合清潔能源技術實驗室”)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的實驗室相關負責人劉海東,正關注著高溫微動磨蝕、氦氣熱工等關鍵試驗的每一個數據。
位于重慶理工大學兩江校區的核—氫綜合清潔能源技術實驗室,聚焦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核能制氫及氫能無人智能裝備等未來能源核心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我們自主研制的成套微動磨蝕實驗平臺,涵蓋多個子系統,可用于開展不同極端環境下微動磨蝕實驗。”劉海東介紹,該平臺對于提升核燃料性能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伊始,團隊面臨著動密封、熱膨脹匹配等多項技術難題,且當時國內尚無成熟方案借鑒。他們歷時半年多,反復論證、不斷優化,最終自主研制出該系統,填補了國內相關測試能力的空白,為第四代核電技術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核—氫綜合清潔能源技術實驗室,今年正式投用的大型氦—空綜合實驗平臺、極端環境核能系統關鍵材料微動磨蝕實驗平臺等七大科研裝置靜靜地矗立。目前,由核—氫綜合清潔能源技術實驗室承擔的多個科研項目,正處于關鍵實驗測試階段。為確保實驗的連續性,哪怕在假日,該實驗室依舊保持著高強度運轉。
“五一”期間的重慶兩江新區,還有許多像劉海東一樣的科技工作者在堅守崗位。他們沒有選擇休息,而是爭分奪秒,只為緊追科研進度,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我們在‘五一’面臨著雙重任務。”記者走進重慶納米金屬研究院的實驗室時,材料工程師黃椿森正在專注于納米軋輥的性能測試。他說,團隊既要緊急交付一批納米軋輥,又要推進中試基地建設,為技術產業化搭建“最后一公里”的平臺。記者了解到,該團隊的納米金屬軋輥項目,已在西南鋁、寶鋼集團等企業上線測試。
在兩江新區明月湖畔的科創園區內,重慶越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CEO曾誠和團隊成員坐在電腦前進行程序調試。由他們研發的隨靈X桌面攝影機器人樣機,此刻正隨著程序指令完成旋轉拍攝。
“傳統構型存在拍攝抖動問題。因此,我們不得不推翻原有設計?!痹\介紹,相較于市面上動輒數十萬元的攝影機械臂,隨靈X桌面攝影機器人價格僅為千元級。在低成本的同時,團隊也不斷打磨產品的用戶體驗。團隊首創零重力直驅技術,在保證近1米臂展和2公斤負載的前提下,將設備重量壓縮到3公斤,為視頻內容創作者提供了便利。
“如果沒有爭分奪秒的趕工,周期只會越拖越長。”曾誠說,“五一”期間,他們正在加速迭代,確保產品達到可交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