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川渝兩地700余萬名專技人員實現跨區域人才職稱評價互認、1.1萬余名高層次人才互認。5月8日,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5周年之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部省市戰略合作第二次聯席會議暨川渝人社合作第十一次聯席會議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5年來,兩地人社部門圍繞就業、社保、人力資源、技能人才、勞動關系、公共服務各方面,落地部省市戰略合作協議任務92項,讓兩地要素配置更加高質高效,人員流動更加方便順暢,群眾辦事更加省時省力。
四川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熊義堋介紹,川渝兩地建成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5個國家級人力資源平臺,組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聯盟。試點開展深化跨區域人才同城化融入保障機制,實現跨區域人才職稱評價互認,惠及兩地700余萬名專業技術人員。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家團”服務品牌,748名院士專家開展技術服務6000余次。共同建立川渝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二級崗專家互認互通“綠色通道”。“新重慶人才卡”與“天府英才卡”互認高層次人才1.1萬余名。
“5年來,川渝兩地人社部門聚焦群眾需求,突出首創性、差別化改革,積極推進人社服務‘一體化’、人才人事‘同城化’、收入分配‘協同化’。”重慶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辛介紹,川渝兩地打造高質量充分就業先行區域,建立首個高質量充分就業評價指標體系,推進各類群體就業創業、投資興業“同城同待”,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幫扶就業率年均達90%以上,川渝城鎮新增就業5年累計達868萬人,進一步激發了川渝就業生態活力。
在人才人事上,聯合發布成渝地區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推動職稱互信互認、事業單位公開遴選(選調)“同城化”,搭建事業單位專技二級崗位聘用“綠色通道”,實施千名高層次科研人員頂崗培養計劃,協同建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違紀違規聯合懲戒機制。
同時,川渝兩地人社部門攜手打造技能巴蜀高地,發起成立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聯盟,協同推進西部工匠城、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總部建設,建設全國首個“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建成2個“巴蜀工匠”協同培養融合區,兩地技能人才總量超1600萬人。川渝協同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備賽工作,在近5屆世界技能大賽、兩屆國家級技能大賽中共獲得28金、19銀、20銅、227優勝,位列西部領先,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
“當前,川渝人社合作已進入提級賦能、持續拓展、潛能加速釋放的關鍵機遇期。”熊義堋表示,具體來講,在深化人社領域改革協作方面,川渝人社部門將持續提升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力資源、勞動關系等領域政策協同性,并充分發揮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雙核”引領作用,以毗鄰地區功能平臺為載體,深化雙城聯動、雙核共建,支持成渝雙核和毗鄰區域在人社政策互認、服務共享、平臺共建、人才共育等方面先行先試。
據了解,下一步川渝人社部門將共同打造統一開放的高標準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深化人才共引共育共享機制,聯合引進高層次專家人才,推動人才評價結果互認,加快川渝博士后人才發展聯盟建設,深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家服務基層活動、千名科研人員頂崗培養計劃,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同時,兩地將共建毗鄰地區人力資源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推進川渝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提質擴容;加強川渝技工教育交流合作,協同推進川渝特色重點專業建設,共育輸送產業、市場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