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韋秋瑩
5月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久久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廣西防汛抗旱工作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25年廣西防汛抗旱形勢復雜嚴峻,當前主要面臨“旱澇急轉”“外洪內澇”“地質災害”“風暴潮疊加”四大風險,汛期江河洪水態勢總體偏差,全區地質災害隱患風險底數大,80%集中發生在主汛期;預計影響廣西的臺風有4—5個,出現較大天文大潮9次,沿海風暴增水過程多。
面對防汛抗旱嚴峻形勢,廣西整合設立自治區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核定重點防洪城市及大中型水庫(水電站)相關防汛責任人350名,明確14個市和70個縣(區)的城市內澇安全責任人和易澇點巡查責任人;落實市、縣、鄉、村黨政包保責任人及15.7萬余名基層網格員。搶抓防汛“窗口期”,廣西聚焦山洪地質災害風險區、山塘水庫河網、江河沿岸低洼易洪區、城鎮易澇積水點、重大基礎設施等防洪風險隱患全面開展“拉網式”風險排查,對排查出的2.8萬處問題隱患,落實閉環管控。在強化保障方面,廣西儲備各類應急物資791.1萬件,總價值約9.8億元,為多災易災地區配備4900余臺衛星電話、集群對講機和北斗終端,建立2.2萬余名的應急搶險專業隊伍,打造1.6萬余支、32萬余人社區響應隊,做好防汛救災充分準備;針對高風險區域,靠前部署隊伍、物資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