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朱麗
5月8日,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科博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作為本屆科博會的重要展區之一,懷柔科學城展區以“開放共享·協同創新”為主題,打造了一場集科技、產業、生態于一體的創新盛宴,彰顯出懷柔科學城作為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支撐的獨特魅力。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區全方位展示了重磅科學設施平臺,系統化呈現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通過實物沙盤和動態演示,在場觀眾得以近距離感受全球密度最強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結合科研成果產出和高精尖產業發展的代表性案例,立體化呈現懷柔科學城“原始創新-工程化-成果轉化-產業化”創新鏈,綜合展示區域高質量發展成效。
大科學裝置向來是全球科學家探索前沿科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理想實驗室”。在基礎研究重大成果展示板塊,多項重磅科研突破集中亮相: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成功發射第一束光、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初揭空間奧秘、雙鎳氧層鈣鈦礦材料的塊體高溫超導電性首次被發現、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建成、新一代空氣質量模式EPICC-Model開源發布……一系列成果充分展現出懷柔科學城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在科技成果轉化展示板塊,多領域顛覆性技術重磅登場:醫療領域的心臟起搏器微型化突破、量子計算關鍵設備無液氦稀釋制冷機、基于TENG技術的智能流體感知系統等創新成果,生動詮釋了懷柔科學城“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高效轉化路徑。
高精尖產業展示板塊集中呈現了懷柔科學城高端儀器與傳感器、生命科學、新能源新材料等代表性產業領域的前沿產品矩陣,來自13家創新主體的23項高精尖產品充分體現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澎湃動能。
在高端儀器與傳感器產業方向,“壓電超精密運動”系列產品、“單軸高精度MEMS加速度計芯片”等多款國產原創產品集中展示,為科學研究、智能制造、網絡通信、智能駕駛等場景提供關鍵支撐;在生命科學產業方向,“基于人工智能的激光骨科手術機器人”“玄黃識儀多模態健康檢測儀”等學科交叉融合案例不斷涌現;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方向,“納米燒結銀”“氣泡法制備高純納米氮化鋁粉體新技術”等技術已實現突破,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這些成果立體呈現出懷柔科學城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賦能中的多元戰略布局。
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突破,從成果轉化到產業應用,本屆科博會懷柔科學城展區不僅是尖端科技“閱兵場”,更成為推動產學研用融通創新的重要橋梁。開幕以來,展區持續吸引專業人士與科技愛好者駐足關注,現場交流熱烈,互動氛圍濃厚。
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承載地、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臺之一,懷柔科學城已發展成為全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強的地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最完善的地區、原始創新成果技術引領新高地、科學家“一生之城”。自2018年以來,懷柔科學城已連續多年亮相北京科博會,逐步成為展示北京科技創新的亮麗窗口。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