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俠 實習生 鄭好
5月9日,在第十七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將至之際,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聯合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及 FM101.7四川應急廣播,啟動“安全‘童’行——紅領巾減災在行動”及2025年中小學防災減災實踐教育活動,以科技手段深化館校協同育人模式,提升學生安全素養。
據悉,自2024年10月起,武侯區教育局與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作為試點單位,開展全省中小學防災減災實踐教育,成效顯著。共有26所中小學、5054名學生參與其中,通過情景模擬、雙師講解等技術手段,應急避險能力和防災意識顯著提升,成功打造可復制推廣的“防災減災教育樣本”。
啟動儀式上,短片回顧了試點工作,展示了科技助力下學生的成長與進步,為四川省探索出“館校社聯動”科普教育新路徑。活動期間,地震和消防科普區通過“雙線講解”,實現場館教師與學生的實時互動,生動演示避險技巧。同時,川大附小南區學校和42幼兒園師生帶來情景劇,以童趣方式演繹防災知識,并為26所學校的“應急科普種子教師”和“減災小小宣傳員”頒發證書。
儀式后,150余名師生參與館內沉浸式實踐教育活動,通過模擬地震逃生、火災煙霧走廊、VR高層火災逃生等項目鞏固防災技能。活動通過直播等全域宣傳矩陣,擴大社會影響,營造“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氛圍。
此外,啟動儀式上武侯區教育局與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簽訂“館校協同育人框架協議”,未來雙方將持續深化館校合作,推動防災減災實踐教育納入校本課程體系,使安全素養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生命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