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鐵城 董鑫 雷彬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南海潮涌,戰艦列陣;椰風輕拂,軍民同歌。
2025年4月,南部戰區海軍在廣東、廣西、海南多地舉辦系列活動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6周年。活動涵蓋艦艇開放、軍地文化聯演、戰艦回家鄉三大主題,包括075型兩棲攻擊艦在內的10艘現役主戰艦艇,累計接待各地民眾逾12萬人次。
艦艇開放日當天清晨7點,湛江某軍港大門外,岳燕攥著一張參觀券,對著晨曦中的戰艦輪廓深情凝望。
這是她第五次從甘肅嘉峪關奔赴南海,前四次,她總是收到兒子的留言:“媽,對不起,我又出海了。”
祁連山的雪與南海的浪,中間隔著萬里山河。此刻,她看到家鄉的名字烙在祁連山艦上,卻仍看不到兒子的身影——這一次,張岳又失約了。
“媽,您在哪里?”參觀到洪湖艦的后甲板時,岳燕意外地接到了張岳打來的衛星電話,海風裹著兒子的聲音撲進耳膜:“我在出任務。您自己在湛江走走看看,下次我帶您去吃海鮮!”
那一天,岳燕把軍艦從頭到尾走了一遍,仿佛兒子工作生活的場景就在眼前。離港時,她在紀念牌邊拍下一張照片,牌子上寫著:“我在洪湖艦很想你”。
戰艦的航跡終會隱入歷史,但文化的血脈,必將隨著潮汐永恒奔涌。
在湛江某軍港,月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映照出艦艇的雄偉輪廓。露天舞臺上,貝斯聲與海浪聲共振,電聲樂隊帶來《渴望光榮》;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學童聲合唱《最可愛的人》。
不遠處,南部戰區海軍禮堂內,“我在南海向祖國報告”文藝匯演同步沸騰。
沒有華麗鋪陳,官兵用戰位上的真實場景編織舞臺:水兵舞步腳踏波濤,女兵柔韌身影不懼風浪,那些在機艙悶響中磨礪的號子、在雷達屏前凝望的目光,此刻化作舞臺上迸發的力量。
當《南部戰區海軍向前方》的合唱轟鳴而起,近千雙眼睛倒映著同一片深藍。一線官兵代表高舉右拳,高喊“南海有我在,祖國請放心!”飽含了南海將士對強國強軍事業的無限忠誠、對南海這片熱土的熾熱深情。
官兵握拳時的堅定、軍民合唱時的共鳴,讓海軍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每個人心里。
瓊島之南,三亞某軍港碼頭,“三亞艦編隊回家”主題展吸引千余名市民。
青年科學家李錫龍停在輕武器展示區,指尖輕輕掠過槍身。“以前只在新聞里看,現在摸到真家伙了。”他轉頭對身邊的學生們說。
不遠處,三亞市三中的師生們同官兵一道,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國》,海風掠過,千余份祝福與浪濤和鳴,恰似這座城市與戰艦同頻的心跳。
戰艦歸鄉,是城市與艦艇的雙向奔赴;軍民同心,是時代與信仰的同頻共振。一位觀眾感慨道,“南部戰區海軍以系列活動為紐帶,不僅讓國之重器可觸可感,更讓向海圖強的信念深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