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當前,建筑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綠色發展’與‘智能建筑’成為重要方向。”5月9日,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行的第五屆綠色建造與智能建筑創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表示。當天,來自政府企業、高校院所、行業組織的600余名代表圍繞建筑業轉型展開研討。如何建設“好房子”成為焦點話題之一。
據了解,在當前的建筑業領域,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高新技術重塑行業生態、綠色革命倒逼產業升級等多重因素交織,建筑業發展正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節點。肖緒文表示:“中國建造的轉型升級,不僅體現于速度快與規模大,更需以綠色匠心鍛造工程品質內核,回應人民對美好人居的向往。”
“設計是最大的節約,設計也是最大的浪費。”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錦章認為,我國建筑業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如果要實現“精益建造”,建筑業應當重點關注新型建筑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深度融合。“建筑業必須將BIM(建筑信息模型)、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AI等數字技術融入建造過程,讓以數字建造為代表的新技術引領建筑業新一輪變革。”劉錦章說。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杰看來,“好房子”建設具有豐富的含義,在綠色和智能之外,最重要的是安全。“不管國外還是國內,地震發生時仍然有大量房屋破壞,問題出在哪里?”他表示,是工程結構抗災可靠性研究不夠,基礎數據的收集、整理、建模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們在有關部門支持下,采用大數據與AI方法發展了新的建筑結構活荷載調查技術與方法。”李杰認為,很有必要利用大數據對全國范圍內的房屋進行荷載調查。他透露,我國正在修編《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我建議要從分項系數法設計走向基于可靠度設計,這里有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要做。”李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