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在5月16日舉行的自然資源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張兵表示,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自然資源部著力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通過7年不懈努力,完成了空間規劃體系的系統性整體性重構,“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已基本形成。
張兵介紹道,自然資源部牽頭編制完成我國首部“多規合一”的國家級國土空間規劃《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結合《綱要》編制,完成全國“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夯實國家戰略落實的安全底線。該部基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工作的成果,堅守耕地保護“國之大者”,劃定18.65億畝耕地和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陸域和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遏止城鎮無序蔓延,加強城鎮開發邊界內部城鎮空間功能結構優化,提升城市空間品質。
同時,自然資源部推進重要區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京津冀、黃河流域的國土空間規劃已獲國務院批復實施,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土空間規劃已進入報批階段,中部地區等區域正在加快編制。部分超大特大城市正在結合實際開展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
此外,自然資源部持續完善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監督,讓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一張藍圖”落地見效;不斷健全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保障國土空間依法治理、規劃科學編制和有效實施;推進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轉型,促進從“靜態管理”到“智慧治理”;培育國土空間規劃新的支撐力量,增強科技實力,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指導地方自然資源部門開展豐富的規劃實踐,全力服務好人民城市建設。
記者從會上獲悉,修訂后的《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已于日前印發施行。此次修訂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改革精神需要,滿足動態完善規劃、國土空間治理“數智化”轉型的需要。
據介紹,“多規合一”改革以來,全國自然資源系統立足“兩統一”核心職責,強化全域全要素全流程規劃管理,高度關注城鄉融合發展,著力健全城市規劃體系,加強規劃與土地政策融合,不少地方通過本輪規劃編制實施,探索和積累了好的經驗做法。
例如,北京市精心編制實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結合國家優化營商環境和“放管服”改革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總規實施和“兩統一”核心職責,深入推進規劃用地審批制度改革,構建覆蓋全域全類型、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制度。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創新服務理念,分級分類優化審批流程;加強協同聯動,保障項目建設“減負提速”;強化全流程閉環,確保規劃一張藍圖干到底。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著力破解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多、環節多、材料多、時間長”的根節和堵點。按照“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的目標,優化機構設置,構建了“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的主線改革框架,開展了區域評估、用地清單制、不動產登記聯動等輔線事項改革。該局構建“一張圖”數字平臺;重塑審批流程;推動配套改革。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