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輝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20年后的今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寫在了祖國的山川大地和百姓心頭間。水利,作為貫徹落實“兩山”理念的關鍵要素,在華夏江河上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搭建起相輔相成、相互轉換的“橋梁”。
幸福河湖的又一道綠色屏障
“最吸引我的是陽光、空氣和水。”盛夏時節,在廣州市南沙區蕉門河畔,談及企業落戶緣由,快人快語的趙蓉蓉直言不諱。
趙蓉蓉是南沙區蕉門河水上運動綜合服務基地的負責人,經營皮劃艇、槳板、龍舟和賽艇等水上運動項目培訓、體驗、團建等,年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
皮劃艇、槳板等水上項目對河湖水質要求很高。“蕉門河之前是Ⅳ類水。”南沙區水務局副局長周瑛說,2023年以來,通過源頭治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排水達標整治等綜合治理手段,目前蕉門河穩定達到Ⅲ類水質。
碧波蕩漾、景色秀美的重慶市芙蓉江武隆段,先后獲得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多項桂冠,納入重慶市級幸福河湖建設名單。“我們強力推進芙蓉江‘一河一策’任務落細落實,將任務分解量化為6大類、16項工作,壓實各級河長查河治河管河責任,切實提升芙蓉江管護治理水平,芙蓉江水質常年保持Ⅱ類及以上。”武隆區芙蓉江河長辦工作人員黃鈺婷說。
“綠色是幸福河湖的底色。”水利部河湖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水利部等六部門制定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的意見》,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從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清潔美麗、推動河湖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保護傳承弘揚江河文化等5個方面部署幸福河湖建設的任務,推動河湖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經濟優勢轉化。
“兩山”轉換要在水
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載體。
在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西江碧道馬拉松公園,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綠化道“四道”貫通,綠樹花草隨處可見,夏日夜晚,游人絡繹不絕,納涼嬉戲,一派熱鬧景象。
“西江碧道在原西江大堤的基礎上建設而成,在建設西江大堤安全保障之軸的同時,打造了一條融自然生態、休閑運動、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濱水生態廊道。”江門市水利局局長王作青介紹。
幸福河湖建設不僅要求“水安、水美”,更要實現“水富”。重慶市武隆區成立旅游產業公司,購置10艘觀光游船開發芙蓉江旅游,每年舉辦龍舟賽等活動,2024年吸引各地游客20余萬人次,收入超2000萬元。
在濱水空間營造文化體驗、親水休閑、夜間經濟等特色消費場景,利用河湖優質水資源開發礦泉水、直飲水等優質產品,以水庫、水閘及小水電等水利工程為載體打造特色品牌……廣東省推動河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部署開展“10+2”省級水經濟試點,市、縣同步開展了109個試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120億元,其中社會資本投資約占80%。
“近年來,各地加快推動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如四川寧夏達成黃河流域首單跨省區域水權交易、福建長汀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浙江安吉生態清潔小流域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等等。”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濃娣說,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豐富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路徑。
“金山銀山”回饋“綠水青山”
6月25日,廣東省首單水土保持碳匯在深圳成功簽發。深圳市對赤坳水庫、鐵崗-石巖水庫2019-2024年水源涵養林進行碳匯量核算,經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正式備案并簽發碳匯量26133噸二氧化碳當量。深圳市水務局將該批碳匯量全部捐贈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深圳賽區執委會,用于深圳賽區賽事碳中和。這是廣東省簽發的首個水土保持碳匯項目,標志著廣東省在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上取得重要突破。
深圳市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探索并不是個例。今年6月,重慶武隆區楊柳塘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項目在重慶市聯交所成功交易,成交金額8580萬元。
近年來,多個地區成功推動水土保持碳匯交易落地,積極探索建立“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的良性循環機制,通過水土保持生態產品轉化收益,再投入水土保持提質增效和村民創收致富,助力美麗中國建設和鄉村振興。
河湖煥新顏、綠水涌生機,隨著水利投融資改革等一項項創新舉措的出臺,也為“綠水”和“金山”的相互轉化增添源源動力。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強調:“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水利部將堅持不懈做好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這篇大文章,讓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讓越來越多的河湖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