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李妍)日前,德國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諾貝爾獎得主哈特穆特·米歇爾教授與鄭州大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將就重癥藥物等醫藥技術開展合作。
米歇爾教授將與鄭州大學副校長屈凌波教授團隊進行聯合研究。屈凌波是我國較早開展藥物分子設計和藥物研發數據庫開發的研究者,在計算機輔助藥物分子設計和藥物信息學研究方面一直處于國內研究前沿,對于即將開始的合作,屈凌波表示:“鄭州大學在醫藥研發方面有著扎實的研究基礎,為雙方合作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米歇爾團隊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細胞膜蛋白酶研究團隊之一。
70歲的米歇爾教授,長期從事光合作用重要蛋白質研究,曾成功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膜蛋白晶體——紫色光合細菌的光合作用反應中心的晶體,并以3埃的高精確度確定了該反應中心的三維結構。1988年,他因確定了光合作用反應中心復合體的立體結構,獲諾貝爾化學獎。
米歇爾認為,中國在藥物研究尤其是一些重癥藥物研究上需要加大速度。他表示,全球新藥頻出的黃金時段已經過去,新藥研發難度日漸增大。目前,與國外小分子靶向藥物的火爆形成對比的是,中國鮮有企業涉足此領域。可喜的是,中國今年5月10日頒布的《“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中,明確將藥物設計及新藥研發列為重點支持領域。
據悉,鄭州大學至今已經吸引4名諾貝爾獎得主前來建立實驗室,并已擁有3家“諾貝爾獎工作站”,分別是“諾貝爾獎丹·謝赫特曼工作站”“諾貝爾獎厄溫·內爾工作站”及“諾貝爾獎巴里·馬歇爾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