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在成都落下帷幕,共有超過3.7萬家企業參賽。12年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累計參賽企業和團隊超過32萬家,引導金融資本投資超千億元;200余家參賽企業成功上市,1000多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大賽已發展成為國內持續最久、規模最大、影響最強的創業比賽。
這項大賽緣何跑出創新創業加速度
-
-
在人們印象中,人類基因組圖譜早已公布,如今普通人的基因組也很容易被測出來。為何“唐堯”基因組會被評價為“里程碑式的事件”,這一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意味著什么?科技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建立中國人自己的基因組技術體系路有多遠
-
-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總稱,因樹皮富含單寧酸,割開后呈紅色而得名。它既可防風消浪,又能凈化海水,還能為魚蝦鳥類提供棲息之所,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之稱。
紅樹林何以“風景這邊獨好”
-
-
當記者嘗試在社交媒體上搜索“AI”“論文”“寫作”等關鍵詞,五花八門的AI論文寫作指導教程映入眼簾。其中大部分宣稱能夠教會用戶在幾分鐘內通過幾個簡單的步驟,生成一篇幾萬字的“優質”論文。這些教程的瀏覽量最高已達數百萬。
AI代寫論文現象如何科學治理
-
-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的“川江千里行”采訪團在三會村采訪時看到,村民的院子里都有4個帶著井蓋的小池子,這是單戶“3+1”污水處理池。井蓋下“藏”的是村民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和廢水。它們經厭氧發酵沉淀和隔油池處理后進入儲存池,在進一步降解后,水質能達到省標三級標準,可用于灌溉蔬菜、果樹等。全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收集率、處理率和資源化利用率均達100%。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如何破局
-
-
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邊緣,黃河之濱,有一座因礦而建、因煤而興的城市——烏海。
煤層下的“植物龐貝城”該如何保護
-
-
前不久,在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6.2級地震救援行動中,“翼龍”無人機備受矚目。它搭載偵察和通信載荷,執行災情偵察和通信中繼任務,為災區救援提供了強有力的通信保障。
百變“翼龍”風雨之中顯“神通”
-
-
退役風機該何去何從,已成為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必須邁過的一道檻。
“退役”潮即將到來 百萬噸風電設備當歸何處
-
-
2019年6月6日,我國發放第一張5G牌照。如今,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覆蓋廣泛、技術領先的移動通信網絡。智能家居、刷臉支付、VR/AR設備、4K/8K高清顯示……除了在消費領域帶來改變之外,5G還有一個在誕生之初就被寄予厚望的主戰場——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將打造升級版 這里,是5G被寄予厚望的主戰場
-
-
2003年,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完成,至今已有20年。當年的“大工程”花費38億美元,而20年后的今天,基因組測序成本已下跌8個“0”,降至不到100美元。
人類基因組計劃已完成二十年 DNA何時實現“隨手測”
-
-
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引領我國科技期刊由大向強,我們的“底子”如何,“底氣”何在,具備怎樣的“底蘊”,又該如何加固“底層”?科技日報記者為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不負“一流”使命 闖出科技期刊中國路
跳出溫泉池 地熱產業如何“沸騰”
-
-
1600多年前,古人用樸素而虔誠的心,在這里開鑿第一個洞窟。當筆鋒上的青金石顏料觸碰崖壁的那一刻,一個跨越千年的瑰麗文化大幕就此拉開。然而,1600年的時光畢竟太久了。一千多年的歲月像一把刀,給了它力量,也給了它傷痕。
現代技術讓千年敦煌“永生”
-
-
盾構機是目前最先進的隧道開挖裝備,俗稱“鋼鐵穿山甲”,集機、電、液、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技術于一身,具有數萬個零部件。盾構機分兩種,一種用于軟土軟巖隧道,另一種用于硬巖隧道,又名TBM(硬巖掘進機)。
掘進,一路向前——中國盾構機走向世界始末
-
-
浮球!平靜的航行被一陣預警聲打斷?!昂k?”的首航航線上出現了成片的浮球,浮球下方是一望無際的海產養殖場。
“海豚1”出征!看AI時代的“馭海之術”
-
-
10月22日,大會在成都落下帷幕。5天里,國內外科幻愛好者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慶祝他們獨有的“節日”。2021年12月,在華盛頓舉辦的第79屆世界科幻大會上,成都擊敗法國尼斯、美國孟菲斯、加拿大溫尼伯等地,成功拿下此次大會的舉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