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等單位22日正式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5版》(以下簡稱2025版名錄)。2025版名錄共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62717個,其中物種148341個,種下單元14376個;首次收錄了中國蜻蜓和蚯蚓,分別新增了895和405個物種及種下單元,填補這兩個動物類群的空白。
生物物種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分類單元。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生物物種名錄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程度的基礎數據,只有本底清楚,才有可能更好地進行研究、保護并做出相關決策。
相比2024版名錄,2025版名錄新增6857個物種和496個種下單元,動物界新增4994個物種和470個種下單元,植物界新增458個物種,減少5個種下單元,真菌界新增1405個物種和31個種下單元。同時,2025版名錄實現與全球生物物種名錄互通互補,新增中國竹節蟲目515個物種及種下單元。
在動物領域,我國新增脊椎動物132種,蜘蛛目新增309種;在植物領域,我國新增植物新種284個,新種下類群19個,并重新發現4個多年未見物種;在微生物領域,中國學者主導發現了1723個菌物新種。
據悉,中國是唯一一個每年都發布生物物種名錄的國家,自2018年新網站上線至今,名錄總下載量超過20TB,在線物種頁面訪問量超過2000萬次,被國內外期刊論文、專著引用超過1200次。中國生物物種名錄的發布不僅為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科學支撐,更彰顯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公約》履約中的積極擔當。未來,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將深化數字化建設,持續推進物種信息數據整合與共享,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