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7月7日迎來小暑節氣,標志著最熱的三伏天要來了。高溫高濕的天氣下,不少人貪冷飲、炫夜宵,導致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高發。
有些人認為,腹瀉靠抗生素就能治療,還有人認為,吃點益生菌就能好,甚至有人覺得,腹瀉有清腸作用,腹瀉時不要進食能夠更有效地清理腸道。專家提醒,這些觀點并不科學,盲目相信不僅治不好病,還存在貽誤病情的風險。
腹瀉治療到底靠抗生素還是益生菌?
“夏季高溫,細菌和病毒特別容易滋生,所以在夏季腹瀉中,感染性腹瀉多發。”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李景南表示,在感染性腹瀉中,病毒性腹瀉相對癥狀比較輕,一般是輕度水樣便或輕微腹部不舒服,不發燒,3—7天基本可以自愈。細菌性腹瀉則相對較重,會出現發燒便血等癥狀,例如細菌性痢疾。
“抗生素能消滅特殊的致病菌,因此應用于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而且要針對病菌進行抗生素的選擇。”李景南解釋,如果是非感染性腹瀉或病毒性腹瀉,用抗生素不僅沒有治療作用,反而會殺滅腸道的有益菌,破壞腸道平衡,加重腹瀉癥狀。
“病毒性腹瀉在清淡飲食的情況下,輔助益生菌治療能夠緩解。但這一方法對細菌性腹瀉卻很難奏效。”李景南說,補充益生菌有利于使失衡的腸道微環境有所改善,如雙歧桿菌、乳桿菌等可抑制有害菌生長,調節微生物平衡。但益生菌不是萬能的,比如食物中毒時單用益生菌效果并不好。
在診療實踐中,抗生素和益生菌的配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李景南解釋,對于一些因慢性腹瀉需長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服用益生菌可緩解癥狀;老年人或者長期住院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時,服用益生菌可預防腹瀉。
腹瀉真的有清腸作用嗎?
“腸道傳染病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這說明腸道正在與病原體進行‘戰斗’。”天津市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張穎表示,腹瀉其實是機體清除病原體和毒素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也就是說,腹瀉的清腸作用并非體現在代謝廢物排出的過程中,而是腸道內部的免疫系統等對病原體的清除機制。
因此,腹瀉時完全禁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張穎解釋,機體通過腹瀉將病原體排出體外的同時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此時如果完全禁食,無法給腸道的“戰斗”提供充足的補給支援,就容易引發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低鉀血癥等問題,嚴重的還會誘發心律失常。
張穎建議,腹瀉時應及時適當補充水分或電解質飲品,也可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但不能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
這些健康“誤區”要繞開
除了腹瀉相關的誤區,夏季的健康誤區還有不少。例如,蚊子只在晚上叮人、喜歡某個血型的人,蔬菜沙拉對減脂非常有利等等。
“大多數蚊種晚上叮人,但伊蚊是白天叮人。蚊子喜歡叮咬體溫較高、呼吸較快、出汗較多、體味較重的人。一些人認為某血型容易招蚊子,其實這二者是不存在聯系的。”張穎說。
蔬菜沙拉有利于減脂?對此,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方海琴提醒,要注意避開“醬料陷阱”。沙拉醬、蛋黃醬或千島醬中鹽、油、糖含量并不低,因此熱量也不低。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胡強強指出,近期醫療科普成為短視頻平臺熱門話題,但有的“網紅醫生”把醫療科普當做牟利工具,假借科普名義違規導醫導診甚至直播帶貨。他建議,公眾可登錄國家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服務”欄目查詢相關信息,尋求權威網站和國家健康科普資源庫的服務,發現健康問題應到醫療機構進行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