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協合醫療用品有限公司、齊魯制藥有限公司4家民營企業簽署協議,共同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以下簡稱“民企聯合基金”),三年內共出資4.29億元,圍繞心血管疾病、胃癌、肺癌、重癥感染等人民生命健康面臨的重大挑戰向科學家“出題”。
該基金的指南同期發布。2025年度民企聯合基金以重點支持項目的形式予以資助,資助期限為4年,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220萬元/項。首期共發布69個項目指南方向。
為什么要成立民企聯合基金?為什么首批是4家醫藥企業加入該基金?民企聯合基金如何運行?就公眾關注的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竇賢康。
一問:為何成立民企聯合基金?
民營經濟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是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力量。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2%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達92%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達95%,民營企業創新活動積極活躍。
在今年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是增強民營企業發展后勁最重要的方式。”竇賢康說,新修訂的自然科學基金條例明確,“國家鼓勵地方人民政府、企業和其他組織投入資金開展聯合資助,建立科技創新合作機制”,為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民營企業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竇賢康說,設立民企聯合基金,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引導和鼓勵科技創新型民營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吸引和集聚全國優勢科研力量,緊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聚焦關鍵技術領域中的核心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
二問:首批為何是4家醫藥企業加入?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我們強調的‘四個面向’之一。”竇賢康說,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發展迅速,原研藥進步很快。
相關數據顯示,這十年來,中國企業原研創新藥數量超過美國,排名第一;中國原研的FIC(首創新藥)藥品數量也顯著增長,目前在全球占比僅次于美國。
在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方面,2017年以來,中國創新藥首次IND申請快速上升,近2年約600個,國產創新藥IND占比逐年上升,2024年達到87%。
“我國醫藥領域的民營企業對科技創新的需求非常旺盛。”竇賢康說,民企聯合基金首批選擇醫藥行業作為突破口,就是希望瞄準醫藥企業真實需求,讓中國快速發展的技術力量和基礎研究水平賦能這些企業,推動形成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企業。
“我們在嘗試,能否找到一種方法,推動對科技需求比較強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竇賢康表示。
三問:民企聯合基金如何運行?
“這個基金由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參與的民營企業共同出資,由企業來提出問題,我們雙方成立一個聯合專家組確定項目指南的內容。”竇賢康說。
從發布的指南看,首批資助的項目都由上述4家民營企業來“出題”。竇賢康分析,民營企業的優勢是能提出“真問題”,而自然科學基金委則擁有大量優秀科學家資源。“有可能企業提出的問題不是最前沿的,或者是短期內解決不了的,聯合專家組就會和企業一起去調整修改,讓指南更科學,既符合科學規律,也符合企業實際發展需求。”竇賢康說。
指南確定后,全國的優秀科研人員都可以競爭來承擔相關課題。“以前,企業有需求,但不一定能找到最合適的科學家來完成,科學家有很好的成果,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企業的需求是什么。”竇賢康說,民企聯合基金希望搭建一個讓雙方順暢合作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