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葉凡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殘疾人改善生活狀況、實現人生價值、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7月16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即第二期三年行動)有關情況。
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李東梅介紹,第二期三年行動圍繞四個方面共提出13項政策舉措,明確提出實施十大行動。其中包括聚焦“較為充分就業”,實施促進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行動;聚焦“完善就業服務、解決結構性矛盾”,實施殘疾人就業服務提升行動、殘疾人職業能力提升行動等。
職業技能水平與殘疾人就業增收息息相關。李東梅介紹,2022年—2024年,第一期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期間,實名培訓城鄉殘疾人142.7萬人次。中國殘聯以殘疾人的實際需求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為殘疾人提供種類豐富、數量眾多的培訓項目,既涵蓋新業態培訓項目,如AI應用、直播電商、無人機操控,也包括傳統的農村實用技術、手工制作等。
“第二期三年行動將繼續堅持開展實施殘疾人職業能力提升行動,其亮點突出表現在‘三個更加’。”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主任任占斌介紹,一方面,第二期三年行動將更加注重促進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定了“加強殘疾人職業教育,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增設職教部(班),支持普通中等職業學校增設特教部(班)”。
同時,第二期三年行動將更加注重殘疾人高技能人才培訓和高質量培訓。規定了“加強殘疾人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支持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申報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深入推進科技助殘行動,強化成果轉化應用”。
此外,第二期三年行動將更加注重以賽促訓,以競賽制度和激勵措施促進、帶動殘疾人技能培訓。規定了“定期舉辦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展示交流活動,制定完善競賽技術規程和激勵措施”。
“下一步,中國殘聯將會同各地、各部門,大力實施三年行動,并根據殘疾人事業發展需要和殘疾人群體的訴求,在工作中不斷優化完善三年行動方案,以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李東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