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近日,美方在拿不出任何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對華為、TikTok等中國企業采取各種限制措施以遏制其發展。
其實,美國以霸蠻手段對他國企業進行無理打壓并非首次:前有美國對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欺凌;今有美國威脅要制裁俄歐參與“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公司。
美國出于遏制別國發展的政治動機,采用“長臂管轄”,以霸凌手段打壓他國先進企業,一方面暴露了美國的強盜邏輯;另一方面反映出其競爭能力已不再遙遙領先。
美方“長臂管轄”所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的強盜邏輯。上世紀80年代,美國媒體發動了一場全面的反日運動。美國政客公然用錘子砸毀日本東芝公司制造的家用電器,并呼吁美國人不要購買日本汽車。美國也控訴日本竊取知識產權。此外,1987年,美國對日本芯片制造商征收100%的重稅。最終,美國導演的日元升值、關稅和隨后的房地產危機令日本經濟增長幾乎為零,導致所謂“失去的十年”。反觀美國,在這場強取豪奪的日美貿易戰中可謂收獲滿滿,經此一役,IBM的OS操作系統的著作權在世界主要工業國家得到了全面的承認。
此外,美國對外國企業無理打壓,也彰顯出美國虛偽和霸道,如果美國覺得本國公司在競爭中敗下陣來,就會采用霸凌手段制裁他國。
包括中國華為、TikTok、法國阿爾斯通等,這些受美國打壓的外國公司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商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以TikTok為例,這兩年,風頭正勁的TikTok對全球最大社交平臺、美國臉書公司產生了直接沖擊。據數據分析平臺“感應塔”今年4月報告,TikTok的下載量已經突破20億次,其中在美國的下載量超過1.65億次。“感應塔”的數據還顯示,今年4月到6月期間,TikTok獲得了3億次下載,而臉書和WhatsApp的下載次數約為1.5億次。在客戶流量和廣告收入上,臉書面臨著極大的壓力。
其實,如果臉書的競爭力足夠強大,拿出一款比TikTok更強有力的程序,在市場上可以逐鹿江湖,但問題在于臉書做不到。臉書曾推出界面和功能與TikTok相似度很高的短視頻平臺Lasso,最終卻鎩羽而歸。
其實,以霸凌手段打壓別人并不能使自己更強大,只能暴露出自身的色厲內荏。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所強調的,美方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打壓越歇斯底里,就越證明這些企業的成功,也越說明美方的虛偽和霸道。美方所作所為徹底違背了其一貫崇尚和標榜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勢必損害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