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近段時間,新冠病毒感染出現一個“小高峰”,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數據顯示,5月初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新冠病毒陽性樣本占16.2%,與4月初7.5%的比例相比,呈現翻倍式增長。
知名藝人也因感染新冠病毒將演唱會延期,引發人們熱議。此次新冠病毒傳播會持續多久?公眾應該如何應對?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5月19日對相關專家進行了采訪。
第一問:當前流行的是哪種變體?
與引發大流行的原型株相比,新冠病毒已經在關鍵位點發生了很大變化,它先后演化出阿爾法(Alpha)、貝塔(Beta)直到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株。新冠病毒“善變”的特性,讓它在致死率不斷降低的同時,提升了對人群免疫的逃逸能力。
那么,今年流行的新冠病毒是哪種變異株?其致病性如何?
“新冠病毒變異株是不斷變化的,學界基于基因組測序以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試圖預測病毒的變異方向,‘先病毒一步’掌握下一個變體。”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陸劍告訴記者,當前流行的變異株基本全是奧密克戎變體。目前,根據國際上新冠病毒傳播相關數據的統計結果,變異株LP.8.1是當前主流類型。根據傳播能力判斷,它還將作為主流變異株流行一段時間。
陸劍表示,新冠不同變異株的流行分布在實時變化,國內具體流行株與國際上是否有區別,還需要以權威部門發布的信息為準。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哨點監測情況顯示,盡管新冠病毒的門診病例數在南方和北方均位居第一,但需住院救治的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數分別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第二問:能否快速判斷感染?
當前有多種病原體可誘發發燒、咳嗽、流涕等癥狀,多種急性呼吸道病原體的檢測陽性率在特定人群中仍有分布,如何在多種病原體中迅速分辨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助力對癥治療?
華大基因相關人員向記者表示,當前的測序手段已經能夠對不同呼吸道病毒進行精準分析和分型。例如,通過對呼吸道感染者進行靶向測序,可以對包括新冠在內的232種呼吸道病原體和耐藥毒力基因進行檢測,為患者提供全面鑒別診斷和混合感染識別。
國內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檢測確診工具,不僅能夠實現15分鐘快速檢測,也可以精準甄別包括新冠在內的多種呼吸道病毒。例如,華大基因的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能在15分鐘內快速給出結果;博奧晶典的6項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可精準甄別甲乙流病毒、新冠病毒、鼻病毒等6種常見呼吸道病毒。
第三問:如何預防感染和避免重癥?
河北省邯鄲市人民醫院院長李楠告訴記者,因新冠病毒感染來就診的患者最近確實有所增加。
“立夏過后,北方溫差大,熱的時段應注意少吹空調,少吃冷飲,不貪涼;同時注意補充營養和水分,能更好地預防病毒‘鉆空子’。”李楠說,公眾應繼續保持勤洗手、戴口罩、咳嗽時遮擋等良好衛生習慣。
“如果有發燒癥狀,可先進行物理降溫;若體溫超過38.5℃,可遵醫囑服用退燒藥。針對呼吸道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止咳藥。”李楠表示,感染新冠病毒也不用太焦慮,放松心態對癥治療有利于康復。
中國疾控中心提醒,由于病毒傳播風險持續存在,高齡老人等脆弱人群感染后仍面臨較高重癥風險。對于重點人群,基層醫療機構應充分發揮群眾健康守門人的作用,開展疾病預防、檢測等服務,助力重點人群早診斷早治療,降低轉重癥的風險。